
台灣地區奉祀三代祖師聯誼會
三代祖師在台灣各地信徒眾多,建廟奉祀有:新北市樹林寶寧宮、平溪順安宮、嘉義鹿草碧潭龍湖宮、台南善化小新里祖師廟、高雄前鎮三龍宮、屏東新園福隆宮、屏東九如清水宮、汐止暖暖三代堂、雲林虎尾鎮天宮、雲林大埤豐田成功廟、台南善化西埔祖師壇、善化什乃祖師堂、台南關廟深坑山西宮、嘉義鹿草鹿東泰安宮、嘉義鹿草松竹慈德寺,其他仍有部分廟宇供奉三代祖師者。1980年代,在李榮一會長熱心奔走下,成立「台灣地區奉祀三代祖師聯誼會」,每年各廟輪流做東聯誼聚會,然不知祖師源流為何?
直到1993年,本村(嘉義鹿草碧潭村)弟子林逸民到安溪探祖尋根時,見當地鄉親亦奉祀三代祖師,於是委託堂親林振文先生到處打聽祖師來源。1994 年春終於在福建德化縣美湖鄉上漈村,根據清光緒十年(公元1884 年)所遺「三代祖師碑記」文所載得知,確認德化美湖龍湖寺為三代祖師發源地。於是當年秋天,林逸民邀請李榮一會長,一起從廈門經泉州、 安溪,第二天晚才抵達德化縣城。 第三天一早啟程,車行兩個半小時,方抵美湖。自廈門起,經同安、南安、安溪至泉州詩山、德化美湖。一路皆是碎石路面,兩人憑著一股熱忱奔波前進,從美湖山腳下,步行了兩個半小時,終於抵達殘垣破碎的龍湖寺。緬懷當年盛況,真令人噓唏不已!所幸,從嚮導得知:尚留存一本龍湖燈譜,視為至寶。將燈譜持有人請至德化縣城,熱烈招待,請求將龍湖燈譜影印,攜回重新整理。龍湖燈譜所載,從宋朝建廟至明、清、民國,多次興廢,以及三代祖師生平事蹟,均得以留存。爾後並將整理燈譜,分送各廟宇及有志之士,留存參考。
1995 年春,福建省德化縣政協主席李孝儀先生,託台北市德化同鄉會會長鄭點金先生,給了林逸民一封信函,謂:美湖當地鄉民及附近奉祀三代祖師信徒,對重建「龍湖寺」表達強烈意願,並已組成重建委員會,推動龍湖寺重建工作,推舉李會長及林逸民為重建委員會名譽理事長,,也希望「台灣奉祀三代祖師聯誼會」廟宇協助。1996年德化政協李孝儀主席、對台部王聯碧部長,親自蒞臨台灣。李榮一會長、林逸民、何長富等,安排至各聯誼會宮廟拜訪,並一致同意捐贈五十萬新台幣(每宮廟十萬元),開始整理動工,並發動台灣聯誼會宮廟信徒至祖廟參觀。接著。台南祖師廟傅張慧珍主任委員、李文俊、吳慶文等一行十數人,嘉義碧潭龍湖宮主任委員林固智、副主任委員林明鏡、信徒約二十餘人,台北寶寧宮、平溪順安宮、屏東清水宮、福隆宮等,各宮廟信徒等,也陸續至「龍湖寺」參拜、捐獻,因有了重建開端。海外信徒踴躍返鄉探訪、捐獻,德化縣政府也編列道路修繕預算,拓寬德化至美湖公路。美湖當地人士,發動民間義務勞動,鋪設整理上山路面。近數年來,有了海外新加坡、香港、印尼,以及隨著大陸經濟迅速發展,熱烈捐獻者眾,「龍湖寺」才有今日之盛況。
(部份摘自德化文史資料第17集1996.10)
直到1993年,本村(嘉義鹿草碧潭村)弟子林逸民到安溪探祖尋根時,見當地鄉親亦奉祀三代祖師,於是委託堂親林振文先生到處打聽祖師來源。1994 年春終於在福建德化縣美湖鄉上漈村,根據清光緒十年(公元1884 年)所遺「三代祖師碑記」文所載得知,確認德化美湖龍湖寺為三代祖師發源地。於是當年秋天,林逸民邀請李榮一會長,一起從廈門經泉州、 安溪,第二天晚才抵達德化縣城。 第三天一早啟程,車行兩個半小時,方抵美湖。自廈門起,經同安、南安、安溪至泉州詩山、德化美湖。一路皆是碎石路面,兩人憑著一股熱忱奔波前進,從美湖山腳下,步行了兩個半小時,終於抵達殘垣破碎的龍湖寺。緬懷當年盛況,真令人噓唏不已!所幸,從嚮導得知:尚留存一本龍湖燈譜,視為至寶。將燈譜持有人請至德化縣城,熱烈招待,請求將龍湖燈譜影印,攜回重新整理。龍湖燈譜所載,從宋朝建廟至明、清、民國,多次興廢,以及三代祖師生平事蹟,均得以留存。爾後並將整理燈譜,分送各廟宇及有志之士,留存參考。
1995 年春,福建省德化縣政協主席李孝儀先生,託台北市德化同鄉會會長鄭點金先生,給了林逸民一封信函,謂:美湖當地鄉民及附近奉祀三代祖師信徒,對重建「龍湖寺」表達強烈意願,並已組成重建委員會,推動龍湖寺重建工作,推舉李會長及林逸民為重建委員會名譽理事長,,也希望「台灣奉祀三代祖師聯誼會」廟宇協助。1996年德化政協李孝儀主席、對台部王聯碧部長,親自蒞臨台灣。李榮一會長、林逸民、何長富等,安排至各聯誼會宮廟拜訪,並一致同意捐贈五十萬新台幣(每宮廟十萬元),開始整理動工,並發動台灣聯誼會宮廟信徒至祖廟參觀。接著。台南祖師廟傅張慧珍主任委員、李文俊、吳慶文等一行十數人,嘉義碧潭龍湖宮主任委員林固智、副主任委員林明鏡、信徒約二十餘人,台北寶寧宮、平溪順安宮、屏東清水宮、福隆宮等,各宮廟信徒等,也陸續至「龍湖寺」參拜、捐獻,因有了重建開端。海外信徒踴躍返鄉探訪、捐獻,德化縣政府也編列道路修繕預算,拓寬德化至美湖公路。美湖當地人士,發動民間義務勞動,鋪設整理上山路面。近數年來,有了海外新加坡、香港、印尼,以及隨著大陸經濟迅速發展,熱烈捐獻者眾,「龍湖寺」才有今日之盛況。
(部份摘自德化文史資料第17集1996.10)